香港2025《施政报告》出炉!非本地生学额扩招至50%,投资移民门槛放宽......

2025.09.17
2025年9月17日,备受瞩目的香港《施政报告》终于震撼发布啦!


这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其任期内以来的第四份施政报告,本次报告的主题是“深化改革、心系民生、发挥优势、同创未来”,秉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施政理念。


首先2025《施政报告》的开篇,行政长官李家超先是回顾了以往三年来的整体成绩:


公屋上楼周期:平均等待6.1年缩短至5.1年

家庭收入中位数:三年上升3,000元,增幅约11%

香港经济增长:负转正,预计今年正增长2-3%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上升一位至世界第三

整体竞争力:上升四位至世界第三

人才竞争力:两年共升了12位至世界第四

安全城市排名:跻身十大,位列世界第七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正题,看看今年的报告都迎来了哪些变化吧?


关于香港教育新政


01 非本地生名额大扩容


继2024/25学年做出调整后,今年再做了更新,由2026/27学年起,每所资助专上院校的非本地生自费就学人数上限,由40%增至50%。另外,资助研究院研究课程的超额收生自资学额上限,也由100%增至120%



与此同时,政府强调,当前每年提供15,000个资助学额给本地生维持不变。不过需注意的是,港府在今年7月底已对资助学额和学费的申请资格做了调整。


从2028/29学年起,以受养人身份(未永居)的学生,需在香港本地读2年全日制课程,或在香港居住2年且每年离港时间不超过90天。否则需要由大学弹性超额收生,比例仅有约4%。


此外,在中小学教育方面,2025《施政报告》还提出,教育局将以试点形式容许直资学校申请上调班级数目及每班学生人数,通过学生自资入读模式,加大录取持学生签证的非本地学生


02 学生宿舍供应暴增


商厦改宿舍免改划手续+保留地积比,新建宿舍也能享优惠!政府年内将推新土地建学生公寓。


03 国际生专班来袭


届时将成立“留学香港专班”,由教资会拨款4,000万港元,资助八所资助大学加大国际和内地宣传及师生招揽。


04“留学香港”品牌升级


全球唯一五所百强大学城市!加速建“北都大学称”,其DSE成绩获超过1100所高校认可,推广力度再加码。


纵观来看,近几年来香港的教育及身份政策是肉眼可见的在加码,而今规划教育、布局身份,仍是最好的时机哦!


投资移民门槛进一步放宽


香港于2024年3月重启"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在2024年的报告中已对该计划进行了优化,允许投资住宅物业,但设定了5000万港元的最低成交价要求,投资额上限为1000万港元(住宅与非住宅合并计算)。


而2025《施政报告》则对该计划做了进一步优化调整,具体详情如下:


非住宅物业投资:取消成交价格限制,投资额上限由1000万港元提高至1500万港元;

住宅物业投资:投资额上限保持1000万港元,但最低成交金额要求由5000万港元降至3000万港元。



也就是说,若想申请"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申请人可选择投资1,500万港元非住宅物业+1,500万港元其他合规投资,或者购买价值不低于3000万港元的住宅物业并搭配2000万港元其他认可投资。


这一调整可谓显著降低了投资移民门槛,同时或将吸引更多投资者通过此途径获得香港身份,以此为香港的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新活力。


人才政策成效显著


2025《施政报告》指出,香港自2022《施政报告》推出一系列新的人才引进政策以来,香港已吸引超过23万名人才来港工作和发展。


其中,香港高才通表现尤为突出,申请续签率达55%,且引进人才素质普遍较高,主要集中在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业等高附加值行业。



据初步估算,高才通计划每年可为香港带来约340亿港元的经济贡献,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约1.2%。


香港在世界人才竞争力排名中的表现也节节攀升,两年内共上升12位至世界第四,在亚太地区更位列榜首。


而特区政府表示将继续推行人才政策,确保香港人才竞争力,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出海专班”助力企业开拓市场


除教育新政及人才政策等外,今年的报告还提出了多项招商引企措施。例如,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主动招揽内地企业利用香港平台“出海”,并为出海企业制订多元方案,包括优化税务宽减等。



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加强香港作为国际商业枢纽的地位,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以上就是2025《施政报告》的亮点啦!如有其它问题,欢迎私信侨联君了解更多~


0755-2390 2830